(芙蓉区燕山小学的学生带来情景剧表演,告诉大家区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方法。通讯员 曹晶 摄)
(“啤酒瓶、酱油瓶、醋瓶子都是可回收垃圾。”这位小学生说,很多生活垃圾其实都是“放错地方的宝贝”。通讯员 曹晶 摄)
星辰在线12月22日讯(星辰全媒体记者 黄超)“吃外卖时,厨余垃圾不可回收,一次性餐具可回收。不同纸张有分别,报纸和杂志可回收,擦汗、擦鼻子的餐巾纸不可回收。”12月22日上午,来自芙蓉区燕山小学的孩子们用情景剧的方式分享环保知识,拉开了芙蓉区“美丽长沙,践行绿色生活”主题活动的序幕。
近段时间,两型十年的晚会和新闻报道刷爆了朋友圈。两型生活让长沙的空气更清新、环境更美好了,更多人养成了绿色生活的理念。而在芙蓉区燕山小学这群可爱的孩子看来,长沙城区还有一些不文明现象。“最常见的不文明现象,是大家对分类垃圾桶的使用还不了解,很多人都不知道哪些垃圾可回收,哪些垃圾不可回收。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并不够,还要看清颜色、扔准位置。”为此,燕山小学的孩子们用问卷调查、街头采访等方式完成社会实践,其后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自学垃圾分类知识、创作主题情景剧。
活动现场,孩子们扮演成热爱阅读报纸的老爷爷、和朋友聚会喝到微醺的中年人、经常吃盒饭的上班族以及从爸爸妈妈手中接过早餐的中小学生,他们用惟妙惟肖的表演吸引观众,再通过这些“角色”之口,动情讲述生活中常见的垃圾中哪些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
“当时听到孩子们要做这个社会调研,为孩子们的主动担当感到开心。调研材料收集上来后,大家一起策划了这个有创意的节目,希望得到关注,为大家带来潜移默化的教育。”策划这个节目的燕山小学老师王珂说,“小手拉大手,文明路上走”主题活动在长沙举办多年,“先教育孩子,再让孩子去影响家人”的模式已经日益成熟,希望这样一个节目能够让更多人熟悉垃圾分类,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建设更和谐的两型社会。
两型生活理念的践行,还离不开绿色出行的常态宣传。两位交警教未成年人常见的交警手势,同时倡议群众尽可能地使用地铁、公交、共享单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拥堵的同时还能减少汽车尾气带来的空气污染,“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按照规定上下车,共享单车要有序停放”。
承办本次活动的芙蓉区五里牌街道还在现场为8位两型志愿者颁发了聘书,他们将联系工作实际,从低碳生活、绿色生活、绿色交通和绿色消费等领域,面向群众开展形式多样、内容鲜活的两型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