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湖南省娄底市水府示范片万宝新区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搜索:

万宝新城-简本

1 总则
1.1 项目由来
    2007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8年,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上, 湖南省委提出加快“3+5”城市群建设,并以“3+5"”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带动我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加快形成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体系。娄底作为“3+5”城市群的一员,迎来要素聚集的发展机遇、产业转型的调整机遇、区域发展的政策机遇和先行先试的改革机遇。2010年,在“四化两型社会”契机下,湖南省委省政府全面启动了五区十八片示范区的建设,分别是大河西示范区、昭山示范区、云龙示范区、天易示范区、滨湖示范区,其中昭山示范区包括湘潭易家湾昭山片区、湘潭九华片区、娄底水府片区。
    水府示范片区作为“3+5”城市群的一个重要组团,如何对示范片区进行科学定位,找准自己的发展方面,如何协调城市群各组团之间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水府示范片区“一心一区两带三组团”中组团之一的万宝新城组团,位于娄底市老城区以南,水府示范片区的中南部,规划范围包括娄星区万宝镇、茶园镇和大科办事处的部分或全部区域,涉及1个街道办事处、2 个镇、1个社区居委会、18个行政村,其中大科办事处涉及大新社区居委会,万宝镇涉及东方红、群益、龙井、旺兴、芭蕉、石林、江溪、富冲、万宝、石埠、垭古、株山12个村,茶园镇涉及下洲、东冲、鱼岭、春溪、茶园、松树山6个村,总用地面积约30.8km2,是水府示范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顺利推进娄底市水府庙片区的“两型社会”建设,并率先以万宝新区的建设推动水府示范片区的“两型社会”建设,娄底市万宝新区管委会委托娄底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娄底市万宝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2010~2030)》,构建万宝新区发展的蓝图。
    为从决策源头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及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探索“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模式,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有关规定,娄底市万宝新区管委会决定就《娄底市万宝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2010~2030)》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湖南大学环境影响评价中心在接受委托后成立项目组,2011年8月数次对娄底市万宝新城进行现场踏勘,并进行规划环评的公众参与。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娄底市万宝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2010~2030)环境影响报告书》,作为规划调整和修改的依据。
1.2 编制依据
1.2.1 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
(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第253号令);
(12)《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1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14)《湖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15)《湖南省湿地保护条例》;
(16)《清洁生产促进法》;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18)《湖南省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19)《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
(20)《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验收规定(试行)》;
(21)《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23)《湘江长沙株洲湘潭段生态经济带建设保护办法》。
1.2.2 技术导则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 2.1-1993);
(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
(3)《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131-2003);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环境》(HJ/T 2.3-1993);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 2.4-2009);
(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 19-2011);
(8)《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2009)
1.2.3 相关文件
(1)《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水府示范区娄底市万宝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2010-2030》 娄底市万宝新区管委会,娄底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示范区娄底水府片区总体规划(2010-2030》 湖南省城市规划研究设计院,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3)《娄底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1~2020)》 湖南省城市规划研究设计院,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4)湖南省3+5城市群城镇体系规划(2009~2030);
(5)《长株潭3+5城市群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
(6)《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
(7)《娄底土地利用规划(2006-2020)》;
(8)《娄底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规划(2009-2020)》
(9)《娄底市中心城区加油(气)站规划(2009-2020)》
(10)《娄底市中心城区排水规划(2006-2020)》
1.3 评价目的与原则
1.3.1 评价目的
    通过对《娄底市万宝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2010~2030)》规划区域内的现状调查、主要环境问题剖析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分析,定性或定量评价该规划的发展规模、空间结构、空间布局可能造成的各种环境影响,提出相应的规划调整建议以及污染预防减缓措施,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3.2 评价原则
本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科学、客观、公正原则:综合考虑规划实施后对各种环境要素可能造成的影响,坚持科学发展观,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
    层次性原则:从宏观与中观两大层次开展评价。在宏观层面,评价的重点是论证空间发展的目标、定位、划分、利用方式、强度、利用效率(或水平)等的环境合理性。在中观层面上,分析和评价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发展的生态适宜性和分单元生态环境调控的问题。
    公众参与原则:本次环评采用公众参与和举行座谈会的形式,收集普通公众及专业人士的代表性意见作为公众参与的主要内容,力求评价工作的针对性及成果的合理性、全面性、针对性和可行性,确保规划环评更全面、民主。
    一致性原则:规划环评的工作深度与评价对象的规划层次、内容要求相一致。
    可操作性原则:评价选择简单、实用、经过实践检验可行的评价方法,评价结论应具有可操作性。
1.4 评价标准
1.4.1 环境质量标准
    孙水河荷叶坝至石埠坝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标准;石埠坝至一水厂落花洲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标准;一水厂落花洲至犁头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标准。
    规划区域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执行区域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1.4.2 污染物排放标准
    规划区域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标准;污水处理厂废水排放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规划区域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恶臭物质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锅炉废气排放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
    规划区域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GB12523-90)限值标准;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排放标准;社会生活噪声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
    规划区域一般工业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所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危险废物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生活垃圾填埋执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1.5 评价范围与评价时段
    评价范围与规划范围一致。万宝新城规划用地范围东接万宝镇傅家、茶园镇鱼岭等村,南抵娄新高速、西至甘桂路,北靠孙水河与主城区隔河相望,包括娄星区万宝镇、茶园镇和大科办事处的部分或全部区域,涉及1个街道办事处、2 个镇、1个社区居委会、18个行政村,其中大科办事处涉及大新社区居委会,万宝镇涉及东方红、群益、龙井、旺兴、芭蕉、石林、江溪、富冲、万宝、石埠、垭古、株山12个村,茶园镇涉及下洲、东冲、鱼岭、春溪、茶园、松树山6个村,总用地面积约30.8平方公里。
    评价时段与规划时限一致。规划年限为2010-2030年,其中,近期:2010 年-2015年;中期:2016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30年。
1.6 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
1.6.1 评价内容
本次评价的具体内容包括:
    (1)规划方案分析。通过对万宝新区规划目标、定位、规模、布局、结构、时序,以及重大规划建设项目的实施方案等规划内容的概述,分析万宝新区规划与政策法规、上层位规划、同层位规划的协调性分析,给出分析结论,重点明确规划之间的冲突与矛盾;进行规划的不确定性分析,给出规划环境影响预测的不同情景。
    (2)规划区域环境质量现状。概述万宝新区环境状况调查工作情况。论述万宝新区自然环境状况、社会经济概况、资源分布与利用状况、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等,分析万宝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说明该区域发展建设与“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差距。
    (3)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在规划方案分析和区域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土地利用、产业结构与布局、人口规模、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等规划的环境影响途径和影响方式,识别主要环境影响,建立万宝新区的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
    (4)资源承载力分析。分析万宝新区水资源总量及水资源供给的有效性,分析不同规划阶段万宝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量,确定万宝新区的发展规模是否突破水资源供给的阈值。计算万宝新区的环境容量。在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万宝新区不同规划阶段的污染物排放量,确定万宝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规模是否在环境可承载的阈值之内。从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方面提出万宝新区的总量控制指标。
    (5)环境质量影响预测与评价。详细说明资源、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包括预测模式和参数选取等。估算不同发展情景的开发强度,预测与评价不同开发强度下区域环境质量能否满足相应功能区的要求。对区域生态系和工程所造成的影响性质与程度,对主要环境敏感区和重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程度。根据不同类型规划及其环境影响特点,还应进行污染风险、生态风险和人群健康风险分析,清洁生产水平和循环经济分析。预测和分析规划实施与其他相关规划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累积环境影响。
    (6)规划方案的合理性综合论证。在规划分析、现状调查、资源承载力分析和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基础上,综合论证规划方案的合理性,给出规划调整的建议。
    (7)环境影响减缓措施。详细说明影响预防、影响最小化及对造成的影响进行全面修复补救的不良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论述措施的实施效果。如规划方案中含有明确的重大建设项目,还应给出重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和基本要求(包括简化建议)、环境准入和管理要求等。
1.6.2 评价重点
    通过对两型社会建设的宏观背景分析,环评认为两型社会建设的核心内涵就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本次规划环评的重点是分析万宝新区规划的不同阶段的环境影响是否在生态环境的可承载范围内。区域的发展最终体现在土地利用上,环评主要分析规划中土地利用规划的合理性,并结合湖南省“两型社会”的建设的宏观背景,提出规划优化调整的建议。
1.7 技术路线
本次环评的技术路线见图1.7-1。
2 规划分析
2.1 规划概况
2.1.1 规划背景
    2007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8年省委省政府提出“3+5”城市群的构想。2010年省委省政府全面启动了五区十八片示范区的建设,分别是大河西示范区、昭山示范区、云龙示范区、天易示范区、滨湖示范区,其中昭山示范区包括湘潭易家湾昭山片区、湘潭九华片区、娄底水府片区。万宝新城作为娄底水府片区的重要组团之一,迎来发展的契机。在此背景下,编制本规划。
2.1.2 规划范围、规划年限、规划人口
    万宝新城规划用地范围东接万宝镇傅家、茶园镇鱼岭等村,南抵娄新高速、西至甘桂路,北靠孙水河与主城区隔河相望,包括娄星区万宝镇、茶园镇和大科办事处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图2.1-1) ,涉及1个街道办事处、2个镇、1个社区居委会、18个行政村,其中大科办事处涉及大新社区居委会,万宝镇涉及东方红、群益、龙井、旺兴、芭蕉、石林、江溪、富冲、万宝、石埠、垭古、株山12个村,茶园镇涉及下洲、东冲、鱼岭、春溪、茶园、松树山6个村,总用地面积约30.8平方公里。
    规划年限为2010-2030。其中,近期2010-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远景规划为2030年以后。
规划人口见表2.1-1。
表2.1-1 万宝新区规划人口规模
2.1.3 规划定位
    (1)万宝新区综合定位为区域性的客运枢纽中心,以发展商业、金融、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为主的,集文化、优质居住及低碳休闲旅游,立足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战略和四化两型社会发展战略多功能复合的“生态宜居、创新宜业”的娄底城市新中心。总体定位可简化为“三心一城”,即客运枢纽中心、商业金融服务中心、现代商贸物流中心,文化休闲宜居新城。
    (2)万宝新区功能定位为“四化两型”社会水府示范区核心区、娄底城市的南大门、新窗口、新名片;商业金融及现代服务业为主的“长-株-潭”对接配套服务区;客运枢纽和区域物流中心;现代化、高品质的宜居新城;高品质的休闲旅游区
    (3)万宝新区产业定位以四化两型产业为主导,构建新型现代服务业的低碳经济新区。
2.1.4 整体空间布局规划
    规划区的空间布局形成“一心、两带、三园、五轴、九区”的空间结构体系。见图2.1-2。
    一心:高铁商业中心。
    两带:孙水河风光带和永昌河风光带。
    三园:北侧的鸭婆山、牛房心山、白毛塘山等几个山体组成的山体公园,中部的仙女寨生态公园及延续山体,南部的万宝文化旅游生态公园及其东侧水体公园。
    五轴:①启动轴线:娄底大道作为本区域开发建设的第一启动轴,娄星南路、仙女大道、益娄衡高速娄底南连接线作为第二条启动轴;②对外交通轴线:娄底大道、松山街、沪昆高铁及城际铁路等轨道交通轴线、娄星南路交通轴线;③发展轴线:以规划片区的五纵四横9条主干道依托纵横发展,以形成万宝新城东西南北连通的主要发展轴线;④高铁防护绿轴:沿沪昆高铁线的防护绿地;⑤商业中心景观轴:尖山寨生态保护区-火车南站广场-万宝文化旅游公园为轴线的商业中心和绿化带。
    九区:滨水休闲生态区、山水生态居住区,万宝生态保护区、火车南站综合商务区,三个生态居住区,生态文化综合区,商贸物流区。
2.1.5 产业布局定位与规划
    万宝新区产业定位以四化两型产业为主导,构建新型现代服务业的低碳经济新区。
    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以现代物流、地产、金融、会展、信息咨询、创意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和以商务休闲、体育休闲、餐饮旅游、文化娱乐、大型商业中心等特色生活性服务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本区科研教育功能,提倡产、学、研一体化,考虑将科技研发,职业教育、文化创意、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作为产业发展方向。
2.1.6 综合交通规划
    规划构建公路、铁路为主的对外联系交通网络,包括公路和铁路。公路指①快速公路——娄底南部的娄新高速往西延伸至怀化溆浦,往东延伸至衡东,连接湘东与湘西;通过已建的上瑞高速,在建的经过万宝新城南部的娄新高速、已定线的东部益娄高速共同构成万宝新城外围高速公路环线。②一般公路——通过对既有公路的改造,构筑与湘潭、双峰、冷水江直接相通的多层次市、县级交通通道。把握国家交通部调整国道布局的机遇,调整S209 为国道,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联络层次。另部分县道调整为省道。铁路指①高铁——在万宝新城新建娄底火车南站,引沪昆客运专线入娄底进娄底南站。②普铁——规划废除万宝新城内洛湛铁路,安张衡铁路线引入娄底地区为西北—东南走向,跨沪昆铁路线、娄邵段线、安张衡铁路客车作业在娄底南站办理,通过货车在娄底西站办理。为减少货车穿娄底南站的干扰和影响,修建货车外绕线。③城铁——湘潭-娄底城际铁路和汨罗-益阳-娄底半环城际铁路引入娄底火车南站。
    规划内部道路系统规划包括①快速路——主要为南二环路在本区内穿过,道路控制宽度74米,路幅形式:7.0-10.0-3.0-12.0-10.0-12.0-3.0-10.0-7.0。②主干道——五横五纵的格局。五横从北到南分别为众园路(60米)、仙女街(60米)、高铁南大道(45米),松山街(60米)、春溪街(45米)。五纵从西到东分别为甘桂路(60米)、娄星南路(60米)、娄底大道(80米)、万宝大道(60米)、茶园大道(60米)。③次干道——次干道是对主干道路网的补充,担负各功能区内部联系的任务,为提高道路两厢土地利用率,规划时次干道路网基本采用与主干道平行的形式。次干道一般道路红线宽度为30—36米,一块板形式。④支路——支路在各区中不成系统,主要用于局部地段的地块划分和局部地块的生活性辅助道路,红线宽度为12—20米,一块板形式。⑤隧道——由于娄星南路贯通南北,而规划线路必须穿过尖山寨保护山体,考虑对山体破坏程度较大,及施工造价因素,故穿山部分设置隧道,长为400米,宽30米的娄星隧道。
2.1.7 公共设施规划
    万宝新区规划形成“一心多点“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结构。
    “一心”是指万宝新城组团以娄底南站为核心的周边地块构成的市级“商业、商务、金融、文化娱乐服务次中心。
    “多节点”是根据服务半径要求设置各个组团级综合服务中心,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半径覆盖整个规划区。
2.1.9 市政工程规划
(1) 电力工程规划
    在万宝新城内建设110千伏变电站1座,用地按5亩考虑,主变容量3x50兆伏安,半户内式结构。到规划期末,娄底城区主干电网将形成民丰~大埠桥~吉星~早元~娄底南~康田~豹南山~民丰的220千伏双环网结构。
(2) 通信工程规划
    到2030年,万宝新建1个电信分局,电信分局按容量16万门,用地面积1.5公顷或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
(3) 燃气工程规划
    接入娄底城市燃气管网系统,由娄底城市燃气管网输送燃气。规划利用现有储气站进行储气调峰,娄底大道以东,大兴路以北设一调压站,占地面积9亩控制。
(4)环境卫生工程规划
    在万宝新城组团东侧新建一个污水处理厂,确保区内污水100%处理,改进工艺设施,污水处理厂取理的污水不直接排入河流,实行中水回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近期将娄底市一水厂取水口撤出娄底城区,开辟新的水源,以便于孙水河南岸的建设和饮水安全,此外,加强水府庙水库水源保护区水质保护。新建垃圾中转站。
(5)水循环与节水措施规划
(一)水循环利用
    污水利用:减少污水排放量,保护水资源,体现“优质优用、低质低用”;部分污水作为农田灌溉用水,实现污水资源化;将污水厂处理后的出水作杂用水回用,节约用水。
雨水利用:运用雨水渗透技术,将雨水补充涵养地下水,排涝减灾,并有效的将其与景观设计结合起来。
水体生态修复:遵循该地自然环境与净化水质相结合的原则,以模拟自然、接近自然为设计理念,以水生植物为先导,构建由湿生-挺水-浮水-沉水植物组成的全系列生态系统,通过水生植物以及微生物调节,形成一个可自我维持、达到良性循环、具有生命力的水生态系统,改善水体水质和水生态环境。
(二)节水措施
    坚持开源节流并重,把节约放在突出位置的方针,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为核心,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大力发展节水型工业、节水型服务业,鼓励企业进行少排或无废水排放技术改造,降低企业排污量,并要求企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远期达到100%。中水回用、雨水收集所占比例达到30%以上。
1、雨水综合利用
    (1)建议居住区配套雨水利用工程。
    (2)雨水用于替代不与人接触的市政用水为主,如道路浇洒、绿化、景观用水等。
    (3)可广泛建设雨水储存和利用设施。
    (4)万宝新城内可根据条件,对道路两侧采用植草明沟+暗渠组合系统。
2、建筑、区域中水利用
    片区内建筑物可单独或就近小范围设置独立的双管排水系统,优质杂排水收集处理后就近回用。可减少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规模以及长距离中水回用管网的建设。
2.1.10  空间管制规划
    万宝新城空间主要通过“三区四线”进行管制。
    “三区”指优化开发区、禁止开发区、重点开发区三大类型地区。
(一)优化开发区(已建区)
    主要指现状建成区。主要分布在两个区域,一部分在湘中大道东头附近,即现汽车南站周边区域,面积有1.6平方公里左右,规划予以保留改造;一部分在现仙女街两侧用地,本区由于铁路站线影响及新城产业品质要求,需搬迁改造。
(二)禁止开发区(禁建区)
    包括水域、公园绿地、生产防护绿地。禁建区内只允许符合景观保护、观光休闲、文化展示或与农业相关的用途,不得进行大规模建设,禁止公园绿地转为其他类型建设用地建设。新城范围内的水域主要有孙水河和永昌河附近的湿地;规划范围内的公园绿地主要有仙女寨生态公园以及若干示范片区公园;生产防护绿地主要有娄新高速公路、沪昆普铁、洛湛铁路、安张衡铁路、沪昆高铁两侧以及电力高压线两侧的防护绿地。
(三)重点开发区(适建区)
    重点开发区范围优先开发区和拓展开发区。
    优先开发区:指万宝新城内区位、地质条件较好,生态敏感度低,城镇近、中期重点发展地区。如火车南站核心区
    拓展开发区:拓展建设区是指万宝新城远期或远景适宜进行开发建设的城镇区。
    “三线”指万宝新城蓝线、万宝新城绿线和万宝新城黄线。
1. 万宝新城蓝线
    蓝线指区内河、湖、渠、塘、湿地等地表水体划定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限。具体包括孙水河、永昌河及其支流水系等,在蓝线内进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经批准的万宝新城规划。
2. 万宝新城绿线
    绿线范围内的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等,必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标准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公园设计规范》等标准进行绿地建设,示范片区绿线范围内的用地,不得改作他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以及批准的规划进行开发建设。
3. 万宝新城黄线
    主要指对万宝新城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必须控制的万宝新城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具体包括万宝新城交通设施、给排水设施、供燃气设施、供电设施、通信设施、消防设施、防洪设施、抗震防灾设施以及其他对万宝新城发展全局有影响基础设施。在万宝新城黄线内建设,应当符合经批准万宝新城规划。
在黄线内禁止违反万宝新城规划要求,进行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的建设,禁止违反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建设,禁止未经批准、改装、迁移或者拆毁原有基础设施,禁止其他损坏基础设施或影响基础设施安全和正常运转的行为。
4.万宝新城紫线
    根据娄底市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对城市紫线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万宝新城内紫线保护范围主要为仙女寨生态公园内两处宗教文化圣地,即佛教文化圣地“天籁寺”和道教文化圣地“玄真观”。此两处宗教场所现状已建成,位于仙女峰峰顶,分居南北两侧,景观优美、游客如织,是我市著名旅游景点之一。规划中予以保留和保护其址和周边自然生态环境,并允许其进行适当合理的改扩建,并保证城市道路与其上山道路的合理衔接。
2.1.11 分期建设规划
    万宝新区分三期开发。近期扩张阶段:2010-2015年;中期拓展阶段:2016-2020年;远期完善阶段:2021-2030年。
2.2 规划方案初步分析
2.2.1 规划背景分析
    2007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8年,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湖南省委提出“3+5”城市群的建设。《湖南省3+5城市群城镇体系规划(2009~2030)》中指出3+5城市群,是指长株潭城市群的长沙、株洲、湘潭 3市,加上周边岳阳、常德、益阳、娄底和衡阳5市所共同构成的更大范围城市群。并提出以“3+5”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带动我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快形成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体系。
    娄底作为“3+5”城市群的一员,同样将迎来要素聚集的发展机遇、产业转型的调整机遇、区域发展的政策机遇和先行先试的改革机遇。在《娄底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1~2020)》中要求把娄底建成引领湘中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特色突出的旅游休闲基地和现代宜居城市。2010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全面启动了五区十八片示范区的建设,分别是大河西示范区、昭山示范区、云龙示范区、天易示范区、滨湖示范区,其中昭山示范区包括湘潭易家湾昭山片区、湘潭九华片区、娄底水府片区。
    在《湖南省3+5城市群城镇体系规划(2009~2030)》与中定义水府示范区为城市带新兴功能组团,“3+5” 城市群区域重要的生态、休闲、旅游基地。为了将水府片区建设成为娄底新的增长极,推进娄底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充分抓住建设“两型”的契机。基于此出发点,娄底市规划局组织编写了《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示范区娄底水府片区总体规划(2010-2030)》。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示范区娄底水府片区总体规划(2010-2030)》中定位万宝为区域性客运中心,商务功能突出的枢纽型城市次中心,新型城市化建设示范区,垂直发展现代服务业等“四化两型”产业为主导功能的生态低碳宜居新城。
    以下重点将《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水府示范区娄底市万宝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2010-2030)》与《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示范区娄底水府片区总体规划(2010-2030)》的协调性进行了分析。
2.2.2 与水府片区总体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万宝新城建设的各项规划基本符合《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示范区娄底水府片区总体规划(2010-2030》中对于万宝新城的规划规定,但也存在一定的不协调方面,主要表现在:
    万宝新城在两个规划中的规划范围不一致,这主要是因为在《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示范区娄底水府片区总体规划(2010-2030)》定义的万宝组团范围为以高铁车站南北公园为轴线,北接高铁,东延水府庙湿地公园、仙女寨生态公园等景观脉络;而在《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示范区娄底水府片区总体规划(2010-2030》中万宝组团已包含于万宝新城中,万宝新城的范围已扩大为东接万宝镇傅家、茶园镇鱼岭等村,南抵娄新高速、西至甘桂路,北靠孙水河与主城区隔河相望。由18平方公里扩大为30.8平方公里。面积对比图见下图2.2.2-1。
3 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
3.1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娄底万宝新区规划区范围内生态条件良好,自然条件优越,地貌类型多样,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生物科、属种类繁多,动植物资源丰富。
    环境现状监测表明:孙水和永昌河各监测断面的所有污染物均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Ⅲ类标准,水质良好。
    评价范围内各监测点的环境空气评价因子SO2、NO2、PM10浓度值均未出现超标情况,SO2 和NO2在监测点的占标率都比较小,PM10的占标率在各监测点都比SO2 和NO2的大,这可能与近来城市基础建设的迅速发展有关。但总得来说,SO2、NO2和PM10均未超标,符合所执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二级标准。
    各监测点的声环境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相应的标准规定。
3.2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目前,规划区域生态现状较好。作为“两型社会”发展的区域,具有重要的环境优势,但仍存在一定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
①万宝新城主要的水资源为孙水和永昌河,这两条河流的水量均不大,枯水季节可能不能满足水资源的需求。并且目前产生的污水主要为农村居民的生活污水,都未经处理直接就进排放,随着城镇化的建设,奖励啊的污水都将纳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规模可能不够。
②因目前产生的垃圾量小,也未进行有效收集处理,对环境的影响破坏作用暂未显现出来,故还没引起足够的重视。
③万宝新城虽与涟钢工业区较远,但其西侧为百亩产业园,未来环保问题必须得到足够重视。
3.3 两型社会建设的优势与劣势
3.3.1 优势分析
    万宝新城北依孙水河、与主城区隔河相望,区域周边西面、南面均为山丘、岗地,东接仙女寨生态公园,且用地内丘陵、岗地较多,植被茂盛,保持着较为和谐的自然生态景观。
    规划区范围内旅游资源丰富,山水俊秀,佳景荟萃,自然景观与人文胜迹交相辉映。区内仙女寨公园等让人流连忘返,生态农田与山体也给规划区平添了景色;整体而言,规划区内部生态条件良好,自然条件优越,地貌类型多样,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适宜植物的繁殖和动物的栖息,故片区内生物科、属种类繁多,动植物资源丰富。
    土地利用率不高,有进一步开发、挖掘潜力。
3.3.2 劣势分析
    娄底1977年建立地区,1999年撤地区建立市,是湖南设区建市最晚的一个地区。由于起步晚,大规模建设相对滞后,财政收入、经济总量等过小,经济发展起点较低。从娄底市2004-2009年GDP的变化趋势及“3+5”城市GDP及增长速度比较可以看出,虽然娄底市的GDP近年来都在稳步提升,但是由于起步晚,经过了几年的发展滞后与长株潭地区及衡阳、岳阳、常德等“兄弟”城市相距甚远,地区生产总值不足其一半。2009年娄底市GDP总量为569.79亿元,在湖南省处于落后地位。就财政总收入而言,娄底市2009年实现财政总收入45.51亿元,增长13.6%,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但从全省水平看仍处于中下水平,资金是制约娄底发展的一大瓶颈。这都表明了娄底市同比其他地级市起步晚,财政收入和经济总量小,起点较低。
    2009年娄底市人均GDP为14492元,低于全省的人均GDP值20026元。根据钱纳里模式分析判断,娄底目前仍然处于工业化中期水平,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仅在省内处于下游,与沿海地区更是相去甚远。
综上,娄底市的经济发展与“两型社会”的经济发展要求差距还很远。作为娄底市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重点区域,万宝新城需大力推进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4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 环境影途径和影响方式
    规划方案的引起的开发行为、环境影响途径及影响方式见表4.1-1。
4.2 环境影响识别
    将环境影响程度分为轻微影响、中等影响和重大影响,根据表4.1-1中环境影响途径和影响方式的描述,识别规划实施带来的主要影响见表4.2-1。
注:表中数字表示相对影响程度,依次为1<2<3,空格表示基本无影响。“+”“-”分别表示有利、不利影响。
4.3 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
    指标体系分区域总体和生态宜居城市,具体评价指标与目标值见表4.3-1。
5 资源环境承载力
5.1 水资源承载力
    水资源承载力是指可供水资源量的极限值,表征水资源系统所能承受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的能力阈值。环评通过对万宝新区范围内水资源总量核算,现状用水结构及节水潜力的分析,结合《娄底市万宝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2010~2030》对目标年万宝新城水资源的总供给能力与总需求量进行分析预测。
万宝新城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见表5.1-1。
    根据上述预测,二水厂的供水量各规划平均年均不能满足万宝新城的需水量,因此为了整个水府片区的供水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急需对二水厂进行扩建。
    通过预测排放量和水环境容量的对比分析,近期和中期孙水和永昌河的COD的排放量均小于水环境容量,能够承载,但远期COD的排放量均已经超出了水环境容量值。孙水的氨氮的排放量近期、中期和末期均远远超出了孙水的可利用水环境容量;永昌河氨氮的排放量除了近期水温大于12℃时小于水环境容量值,其余均超出了氨氮的水环境容量值,需要对污水进行回用。
5.3 大气环境承载力
    通过核算规划年交通源和生活面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规划年(2030年)万宝新城的SO2和烟尘排放量小于理想环境容量,在大气环境承载力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交通源排放NOx1035.237 t/a。远小于理想环境容量,在大气环境承载力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5.4 土地生态适宜性
    运用了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和评价的方法进行万宝新区规划土地适应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商业用地和生态用地的适宜度值在适宜范围内,城镇生活居住用地和综合用地的适宜度值在基本适宜范围内,规划区域的综合生态适宜指数为2.236,适合城市开发建设。
6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1 水环境影响预测
    规划万宝新城的用水统一由娄底市二水厂供水,通过水资源承载力分析,急需对二水厂进行扩建,近期、中期、末期扩建后的规模分别为12万t/d、24万t/d、60万t/d。二水厂按照计算的扩建后规模进行扩建,是能够保证万宝新城的供水的。随着万宝新城的发展,规划区域生活用水全部进入娄底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和第四污水处理厂处理,尾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一级B标准排放或回用。娄底市第二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排入孙水河,娄底市第四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排入永昌河。随着城镇化的建设,城镇人口会随之增加,产生的污水量也会随之增加,排放的污染物浓度也会增加,为了符合孙水和永昌河的水环境容量的要求,分别对二污和四污各规划水平年的污水回用率进行了核算,二污近期、中期、远期的回用率分别设定为61%、80%、90%,四污近期、中期、远期的回用率分别设定为34%、67%、83%。按照计算的污水回用率进行实施,是能够保证万宝新城的水环境容量的,对万宝新城规划区域内的水环境的影响不是很大。
6.2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万宝新城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城市化过程中区域交通源和生活源对环境空气的影响。①随着万宝新区的发展,万宝新区城市交通道路将逐渐完善,汽车保有量将逐年递增,车辆燃油排放的大量尾气造成道路交通沿线的NO2浓度增高。类比长沙和天津市区的汽车尾气污染,在交通干线两侧可以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清单中的二级标准。②由于区域能源主要为天然气,其余用液化气,生活面源造成的大气影响较小。。
6.3 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万宝新城现状噪声污染源主要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和社会噪声等四大类。建成后的万宝新城噪声污染源主要为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和社会噪声等三大类。根据各功能区的声环境评价结果可知,规划区域内生态居住区、生态文化综合区及滨水休闲居住区、火车南站综合商务区及商贸物流区的声环境都可达到相应的功能区标准。而城市交通干线道路两侧的声环境将在一定范围内超过相应的标准,这也是万宝新城未来主要的噪声污染源。
6.4 固体废物处理影响分析
    固体废物:目前产生的垃圾量小,也未进行有效收集处理,对环境的影响破坏作用暂未显现出来,故还没引起足够的重视。但随着万宝新城城镇化的建设,万宝新城产生的固体废物将分类收集,经过垃圾中转站,按照分类分别送往娄底市的个垃圾处理中心处理,不会对万宝新城产生很大影响。
6.5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生态环境:根据对规划前后区域内土地利用、绿地景观、空间分布等方面的分析,可得出规划前后区域内生态环境改变较大,土地利用情况改变也较大,主要由规划前的林地、耕地为主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但在规划过程中十分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绿地建设。规划后,自然生态系统变化较大,仅保留了部分林地,但由于增加了466.91公顷的来绿地面积,弥补了林地的减少,规划对生态的影响在可承受范围之内。规划期末万宝新城将形成“三心、六带、一轴、八园、多点”绿地系统结构,绿地率达35%,绿化覆盖率达40%。经过对生态绿地系统的规划,万宝新城将建设成生态优良、系统完成、功能完备、舒适怡人的山水生态新区
7 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综合论证
7.1 与上层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7.1.1 与湖南省“两型社会”相关规划保持了很好的协调性
    湖南省长株潭“两型社会”相关规划中确立了把长株潭建成: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省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引领区,具有国际品质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群为战略目标。《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水府示范区娄底市万宝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2010-2030)》中确定的发展目标与长株潭总体规划目标是一脉相承的,万宝新城的规划目标是城市规划目标在开万宝新城的具体体现。
因此,本评价认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水府示范区娄底市万宝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2010-2030)》与湖南省“两型社会”相关规划保持了很好的协调性。
7.1.2 与娄底市相关规划保持了较好的协调性
    《娄底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1~2020)》定位娄底为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特色突出的旅游休闲基地和现代宜居城市,《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水府示范区娄底市万宝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2010-2030)》中确定的发展目标与娄底市总体规划目标是一脉相承的,万宝新城的规划目标同时也是娄底市规划目标在万宝新城的具体体现。
本次评价重点对比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水府示范区娄底市万宝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2010-2030)》与《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示范区娄底水府片区总体规划(2010-2030)》的协调性,万宝新城总体规划是对水府示范片区总体规划的细化和具体体现,其服从和遵循水府示范片区的总体规划,两者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虽然两者在规划面积上有不一致的的地方,但两者在本质上还是一致的。
因此,本次评价认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水府示范区娄底市万宝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2010-2030)》与《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示范区娄底水府片区总体规划(2010-2030)》、《娄底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1~2020)》保持了较好的协调性。
    万宝新城组团作为其促进中部崛起和长株潭城市群四化两型社会建设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纳入了“3+5”城市群城际网络体系,总体上与《湖南省3+5城市群城镇体系规划(2009~2030)》、《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示范区娄底水府片区总体规划(2010-2030)》、《娄底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1~2020)》是相协调、一致的,从而保证了目标的实现。
7.2 规划资源目标可达性分析
    通过对规划目标和内容进行解读,可以看出规划对资源环境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的要求:
(1)两型的产业结构;
(2)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全面控制;
(3)完善的城市综合服务设施;
(4)生态环境质量良好。
    规划的万宝新城的产业定位为:以四化两型产业为主导,构建新型现代服务业的低碳经济新区。包括(1)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以现代物流、地产、金融、会展、信息咨询、创意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和以商务休闲、体育休闲、餐饮旅游、文化娱乐、大型商业中心等特色生活性服务业;(2)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本区科研教育功能,提倡产、学、研一体化,考虑将科技研发,职业教育、文化创意、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作为产业发展方向。可以看出,规划的产业主要是服务业,没有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产业的环境污染小,产业类型符合两型产业的基本要求。
    万宝新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会遇到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区域的生活废水通过已建的娄底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和拟建的第四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到《城镇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后部分排放部分回用,严格控制在孙水和永昌河的水环境容量之内,确保水环境可以承载。区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于交通源和生活面源。交通源在采用严格的汽车尾气控制手段后,区域空气质量可以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由于全部采用清洁能源,区域的生活源排放污染物的影响较小。区域的噪声主要是交通噪声,随着万宝成新城规划的进一步实施,万宝新城的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城市的交通量将剧增,城区的道路环境声级将比现状有所提高。类比长沙市目前交通干线两侧噪声监测情况可知,未来万宝新城城市交通干线道路两侧的声环境将在一定程度上超标。声环境的特点是可恢复性好、管理效果明显,因此只要采取合理的噪声控制措施,可以将道路交通噪声影响降到最小。可见,在严格落实相应污染控制措施后,主要污染物排放可以得到全面控制,可保证区域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
    规划在交通方面建立完善的快速交通系统、铁路交通规划;区域用水统一由娄底市二水厂供给,根据水资源承载力分析,急需对二水厂进行扩建,来满足用水的需要;在排水方面,区域产生的生活污水分别进入娄底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和第四污染处理厂,二污在规划末期需要进行扩建,四污需要调整其近期和中期的处理规模,近期调整为2.5万t/d,中期调整为4.5万t/d,并且根据水环境容量的要求对污水处理厂各规划年的污水回用率进行计算,按照计算的污水回用率进行实施,能够保证万宝新城的水环境容量。通过这些措施,区域可以形成完善的城市综合服务体系。
规划通过空间管制规划,按照“三区四线”的空间管制要求和管制措施进行开发建设。要求优化开发区,遵循延续历史文脉和万宝新城整体风貌的原则,保护万宝新城特色,万宝新城更新应本着统一开发、集中改造的原则,重点改善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居住环境、环境保护等方面,逐步完善开放空间系统,提倡公交优先的交通政策,创造生态宜居的示范新城;要求禁止开发区禁止城建活动;要求重点开发区采用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导向,鼓励该区域的开发建设,具体建设行为应遵循下一层面规划,优先满足基础设施用地和社会公益性设施用地要求,对于拓展开发区,处理好万宝新城边界增长与周边农业用地及环境之间的关系,严格执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原则,建设必须基础设施先行,并制订详细的土地开发导则,杜绝圈地现象。通过这样的空间管制措施,可以保障区域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
    综上,规划的资源环境目标是可达的。
7.3 规划调整建议
1、环境功能区划及环境质量标准的调整
    规划中对万宝新城的环境空气功能分区和声功能分区做了划分,如表7.4-1。
    环评认为万宝新城控制面积为30.8km2,“休闲度假旅游区、大型公园”如仙女寨自然生态区、尖山寨自然生态区和万宝旅游文化公园等不宜化为一类区,建议规划调整区域为二类环境空气功能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5)二级标准。
    对于声环境功能分区的划分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执行,规划的划分基本合理。
    建议,规划调整的功能区划见表7.4-2。
表7.4-2 环评调整后万宝新城陆域环境分区及环境质量标准
2、规划目标的调整
    规划中提出了万宝新城的环境保护指标体系和资源节约指标体系,见表7.4-3和表7.4-4。
    对于环境保护指标体系,“人均城市公共绿地”指标已经修改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住建部要求“中国争取2015年实现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平方米”,按规划的土地利用方式,万宝新城开发后,主要的绿地包括城镇建设用地中的绿地和其他用地中的林地,规划面积共10km2。近期、中期和远期的城市人口规模为8、18、30万人。则规划近期、中期和远期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25m2/人、55 m2/人、33 m2/人,远高于住建部“到2015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 m2/人”的要求。根据万宝新城的建设进度,建议对该指标调整为近期、中期和远期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5m2/人、25 m2/人、33 m2/人。
    对于资源节约指标体系,由于规划区域没有工业,建议删除“两型企业占总企业比例”这一指标;建议加入中水回用指标,二污的指标值近期、中期、远期分别设定为61%、80%、90%,四污的指标值近期、中期、远期分别设定为34%、67%、83%。
    根据需水量的核算,万宝新城近期、中期、末期的需水量分别为4万t/d、8万t/d、15万t/d,而万宝新城的用水统一由娄底市二水厂进行供水,二水厂的设计规模20万t/d,一期规模10万t/d,供大埠桥组团、百亩组团、万宝新城组团用水,水量供需平衡分析知,急需对二水厂进行扩建,近期、中期、末期扩建后的规模分别为12万t/d、24万t/d、60万t/d。
规划中明确指,“万宝新城2015年人口达到8万人,居民管道天然气普及率达到60%,2020年人口达到18万人,天然气普及率达到70%,2030年人口达到30万人。天然气普及率达到90%,其余用户热媒主要采用液化气。”这与指标中“能源结构中可再生能源比例”近期、中期、远期达20%、30%和40%,建议修改为“清洁能源使用比例”近期、中期和远期为100%。
则,调整后的指标体系见表7.4-5。
表7.4-5 评价指标体系表
万宝新城-简本
3、生态保护及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建议
    通过对万宝新城城市总体规划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本评价对其生态保护和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调整建议。生态保护方面需加强过生态环境治理,提高绿化率,加强城市建设区的绿化建设,减少山区水土流失。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建议,通过对规划区绿地面积的计算,规划完成后绿化率可到达33.2%,与绿地系统规划目标中的35%稍有差距,因此建议在整体规划过程中增加绿地面积,建议将火车站北侧R2类居住用地修改为公共绿地。
4、噪声
    建议南二环路通过限制车辆速度,或在红线外增设40 m宽绿化带,避免交通噪声值对沿途声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南二环路两侧建筑红线宽度不小于100 m;城市主干道、次干道与居住区之间应建设商业临街建筑或绿化隔音带,通过距离或建筑物阻隔,消除交通噪声对居住区声环境的影响,确保居住区声环境满足相应标准要求;临近主干道、次干道两侧建筑红线宽度应满足GB/T 15190-1994要求,主干道绿化宽度5~15 m,次干道5~10 m。
8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8.1 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万宝新城目前存在的水环境问题是水量和水质的保证,为了响应“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建设要求,提出以下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推进和完善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调整第四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规模,并且加快第四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进度。污水处理厂实施污水回用,二污近期、中期、远期的回用率分别设定为61%、80%、90%,四污近期、中期、远期的回用率分别设定为34%、67%、83%。
(2)将娄底市一水厂取水口撤出娄底城区,开辟新水源,以便于孙水河南岸的建设和饮水安全;加强水府庙水库水源保护区水质保护;对孙水河岸边垃圾、滩地进行疏浚,对河底污泥进行清淤处理; 同时加强各类绿地广场、重要道路绿化、居住区绿化和生产绿地建设,构筑城市绿色空间体系。
(3)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行节水措施,同时还要严格控制污水的产生量,减少污染物氨氮的排入量,保证污染物的排放量不超过其环境容量。
8.2 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万宝规划区未来发展空气污染防治以预防为主,大力推行集中供热,提高能源利用水平,减少分散点源;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推行清洁能源,最大限度减少燃煤污染物的产生。强化管理,对污染源实施浓度和总量指标控制。加强汽车尾气、扬尘污染控制与管理,确保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保护环境空气质量。
(1)燃气工程
    万宝区总体规划中的燃气工程规划大力发展天然气,形成气源充足、安全可靠的天然气输配系统。到2015年实现居民管道天然气普及率达到60%,规划期末达到90%,其余用户热媒主要采用液化气。燃气工程的实施,将极大地减轻低空散源排放,这对万宝空气质量的控制极其有利。
(2)节能减排
    通过技术集成和推广应用,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国家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因地制宜地扩大液化气、天然气等清洁燃料使用量和使用比例,特别是在低效、高污染的小型燃烧设施上的使用,以重点解决城市能源污染问题;通过划定禁止使用、销售高污染燃料区,限制原煤等高污染燃料的使用和销售,积极推进煤改气工程;在片区鼓励电力汽车、低碳交通出行。
(3)调整能源结构
    合理配置能源结构,推广使用清洁二次能源,积极开发新型能源,逐步降低煤炭消耗比例,提高清洁能源和优质能源的比重,形成能源以电为主,轻烃、天然气为辅的多种能源相结合的能源结构。
(4)绿化措施
    万宝区绿地系统规划绿地率达35%,绿化覆盖率达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平方米,减少扬尘的产生。重点建设道路两侧和河流两岸绿地系统,争取早点达到规划目标,改善区域小气候。
加快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实现硬化,露地面和人行步道要实行软硬铺装,清运道路两侧的尘土。
(5)加强宏观管理
在严格控制污染物总量条件下,确保污染源全面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对于新建项目必须实行“三同时”的原则,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
(6)防止机动车污染
    万宝新区交通规划确立了“外畅内活”的交通发展导引,构筑多种方式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区域交通运输体系,积极融入“长株潭”及“3+5”城市群区域发展,采用多样的交通方式,合理组织组团内部的交通。通过发展公共交通、加强道路建设、完善道路系统、加强交通管理、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控制机动车流量等措施,控制机动车总量,减少交通阻塞所造成的局部大气污染。结合《湖南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对公交车、出租车推广使用清洁燃料,防止大气污染。
8.3 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严格按照功能区规划安排项目
    在万宝新城规划中,对居住、文教、行政及商贸服务区进行了合理布局。因此,在安排进区项目时,应按规划进行合理布局,以保证各功能区对声环境质量的要求。在一、二类质量功能区内应禁止有高噪声设备的项目进入。
(2)加强噪声管理
    交通噪声要按规划限值要求进行控制,对不同种车辆的行驶路线、时间做出明确规定。禁鸣区路段设立标牌。严格控制城区摩托车辆的增长速度,逐步取消三轮摩托车。
(3)绿化降噪
    绿化带的建设除具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外,还可以有效地降低工业及交通噪声的影响范围及程度。根据万宝新城规划,在主要街路两侧均设有绿化隔离带。在城区基础建设中,要留有足够的绿化空间,在主要干道旁设立隔声墙。
8.4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加快娄底市垃圾填埋场的建设进度,根据垃圾产生量和垃圾处理要求,因地制宜选择生活垃圾处理工艺,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2)倡导环保生活方式,减少白色污染。
(3)实行废弃物分类制度,提高综合利用率,重点体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
(4)加强危险废物管理,医疗废弃物集中专门处理,一般废弃物统筹集中处理,危险废弃物集中处理堆存,废弃物处理率100%。
8.5 生态影响减缓措施
 万宝新城生态影响减缓措施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方向,以营造市区广场绿地、水系绿化等大型措施,增强城市生态系统抗污染的缓冲能力,逐步建设一个良性生态环境的新城区。
(1)加强生态管理
     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建设部门与环保部门密切配合,做好事先规划和生态影响评估工作,根据《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城市绿化
    充分利用河流两岸空间,进行绿化美化,布置旅游、商业、休闲和体育设施,保留绿化和开放空间,增加绿化的功能,而且是一种功能,改善万宝新城的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
开发前的工业区与居住区、商业区没有规划绿化带,同时没有完整的城市绿化带,建议增加绿化隔离带。
(3)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对生态系统进行人工保护。滨水空间的生态建设、城市绿地的营造,一方面丰富了植物的种类,另一方面也为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
(4)建筑生态化
    将城市新建建筑融入生态保护的理念,从整体的角度考虑能源和资源流动,将建筑建造、使用过程中的消耗纳入整个生态系统考虑。城市建筑应节约土地,在能源与材料的选择上贯彻减少消耗、循环使用以及使用可再生资源的原则。在建筑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周围环境的特点,将建筑物融入自然,纳入与环境相通的循环体系,与景观规划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我要分享:
0
我要纠错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